菇菇教室
菠蘿蜜(學名:Artocarpus heterophyllus),
亦稱波羅蜜

 
在廣州、香港、澳門及其他粵語地區稱為大樹菠蘿,在廣西等地稱為木波羅,滇西地區稱牛肚子果,是桑科波羅蜜屬常綠喬木,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稱為孟吉 。另外還有一種名稱相似的植物小波羅蜜。
菠蘿蜜(學名:Artocarpus heterophyllus),亦稱波羅蜜,
 
在廣州、香港、澳門及其他粵語地區稱為大樹菠蘿,在廣西等地稱為木波羅,滇西地區稱牛肚子果,是桑科波羅蜜屬常綠喬木,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稱為孟吉
產地
原產於印度、東南亞,隋唐時傳入中國,《通典》稱為「婆那娑」(梵文 पनस Panasa 對音),宋代改稱波羅蜜,沿用至今[1],[2]。現在波羅蜜盛產於中國嶺南、福建、雲南和印度、中南半島、南洋群島、孟加拉國和巴西等地。
 
外觀
 
波蘭籍天主教耶穌會來華傳教士卜彌格十七世紀著作《Flora Sinensis》(譯:中國植物志)畫筆下的「波羅密菓子」。
波羅蜜樹高可達20公尺以上,體液乳白色。葉互生,長橢圓形或倒卵形,革質,全緣,幼株葉片偶有淺裂。頭狀花序,幹出或腋出。聚合果卵狀橢圓形或長圓筒形,常著生於樹幹,未熟果呈綠色,成熟呈黃或黃褐色,果面有小六角形龜甲狀突起。假種皮(果肉)金黃色,柔軟甜蜜,散發香蕉和鳳梨融合的特殊香氣,可食用。種子白色,種仁肉質,煮時似菱角,烤時味如栗。
 
用途
明代鄭和下西洋,隨鄭同行的馬歡所著的《瀛涯勝覽》提及此物:「其波羅蜜如冬瓜之様,外皮似川荔枝,皮內有雞子大塊黃肉,味如蜜甜。中有子如腰子樣,炒吃味如栗子。」新鮮波羅蜜果肉是水果,氣味香甜,常用作烹調材料,或製成波羅蜜果脯和波羅蜜罐頭;種子也可食用,炒食或煮食均可口,但生食或許會引起中毒。波羅蜜木材常用來製造南洋各地的樂器。可壯陽
 
種子
波羅蜜的種子狀似鵝卵石,光潔而有石頭樣花紋,質硬如木,但尚可嚼動。生食或有微毒,可引起些許頭痛、噁心和嘔吐等症狀。不推薦生食。熟食味如花生或板栗。
 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 
back top